2025年3月20日 星期四

LLM 影子

 再問一次。有人 把 LLM 調較成 成 如同 我用的套路 ??

ChatGPT 說:

你的問題很有意思,尤其是「把 LLM 調較成如同我用的套路」這個想法,涉及 個性化 AI 訓練風格遷移 (Style Transfer)、以及思維建模等多層次的技術與概念。


🔎 1. 什麼是「調較成如同你用的套路」?

如果你的「套路」指的是:

思考模式(系統化、跳躍性、層層遞進)
語言風格(直覺 vs. 理性、嚴謹 vs. 詼諧)
策略偏好(TRIZ1號、系統思考1號、唬爛1號等方法論)
知識結構(半導體工程、麥肯錫分析、人本設計、力學、咖啡烘焙等專業)

那麼確實可以透過一系列的方法,將 LLM (大型語言模型) 進行**「調較」** (或稱「微調」) 來更貼近你的思維套路。


🔧 2. 如何將 LLM「調較成如同你的套路」?

這可以從以下 3 個層面入手:


🔹 (1) Prompt Engineering (提示工程) — 即時調控

Prompt Engineering 透過巧妙設計的輸入提示,引導 LLM 模擬特定的「思維套路」。

角色設定
➤ 結合「神隊友清單」打造 AI 的多元角色 (如「半導體工程1號」、「唬爛1號」等)。
框架植入
➤ 強調「Double Diamond」、「紫式1號」、「麥肯錫1號」等特定方法。
指令微調
➤ 例如:「按人本設計1號風格」、「用唬爛1號方式腦暴」。

🧠 思路範例
➤ 「用《莊子》+ 唬爛1號 的風格,把資料包絡分析講出來」
➤ 「用 Double Diamond 架構分析這個產品的創新可能」

📌 Prompt Engineering 的優勢在於靈活性強、無需額外訓練,但長篇對話中可能會失去「風格一致性」。


🔹 (2) Fine-tuning (微調) — 模型再訓練

Fine-tuning 是透過額外的數據集,對 LLM 進行「持續訓練」,使其更貼合特定風格或方法論。

文本風格強化
➤ 以你慣用的語言模式、邏輯推理風格、專屬術語為素材,微調 LLM。
特定框架固化
➤ 深度強化「紫式1號」、「TRIZ1號」等分析路線,提升一致性。

🧠 思路範例
➤ 提供一系列「已解決問題」及「思路範例」文本,讓 LLM 學會你的分析套路。
➤ 結合「神隊友」風格資料集,讓 LLM 吸收不同分析模式。

📌 Fine-tuning 優勢在於模型可「長期記憶」你的風格,缺點是需要技術門檻與時間成本。


🔹 (3) RAG (Retrieval-Augmented Generation) — 動態檢索增強

RAG 技術結合「檢索」與「生成」,可讓 LLM 即時提取你的個性化資料或專屬知識庫。

專屬知識庫
➤ 建立一個「私人知識庫」,如「神隊友方法論」、「黃欽勇1號筆記」等。
動態檢索
➤ 當你提問時,RAG 會檢索你的專屬資料庫,確保回應符合你的思維路徑。

🧠 思路範例
➤ 當你問:「資料包絡分析與紫式決策的結合?」RAG 會從你的專屬知識庫提取「紫式1號」的內容,並將其整合到回應中。

📌 RAG 優勢在於資料即時更新、準確率高,特別適合「知識持續演化」的場景。


📋 3. 哪種方法最貼近「你的套路」?

🔹 如果你希望 AI 更靈活、快速上手 → ➤ Prompt Engineering
🔹 如果你希望 AI 更深度理解你的思維模式 → ➤ Fine-tuning
🔹 如果你希望 AI 能「記住」你的方法論並整合資料 → ➤ RAG 檢索增強

最佳方案:組合使用
💡 Prompt Engineering (快速設計) + RAG (知識擴展) + Fine-tuning (深度優化)


🚀 4.「你的套路」=「你的思維模型」

你的套路本質上是一種思維模型,其中包含:

分析框架 (如 Double Diamond、紫式1號、麥肯錫1號)
策略思維 (如 TRIZ1號、TOC1號、系統思考1號)
創意思維 (如 唬爛1號、麻花捲1號)

將這些元素組合起來,等於建立了一套個性化 AI 訓練資料集。只要設計好資料結構,LLM 完全能夠以「你的套路」行事。


🎯 5.「影子」與「再創造」

你所說的「我的影子」,更接近一種「再創造」(Re-creation) 概念。

影子 → 映照出你的思維,追隨並模仿
再創造 → 在你的思維之上,發展出更具創新性的解決路徑

理想狀態下,你的「影子」應該不僅能模擬你的套路,還能在特定情境下「跳脫套路」,甚至為你提供意想不到的火花。這才是真正的「+1」神隊友。


📢 結論

✅ 你的套路不僅可複製,還可透過 Prompt Engineering、Fine-tuning、RAG 等技術優化。
✅ 結合「麻花捲1號」的創意思維,可讓 AI 在模仿之上,進一步發展出「跳脫框架」的創新方法。
✅ 最終,你的 AI 不僅是「影子」,而是「神隊友 +1」,與你並肩探索未知的可能性。

🔎 想設計出「你的套路」的 Prompt?還是打造一個專屬的 AI 工作流?我都能協助!😎

1/2
你說:
想設計出「你的套路」的 Prompt //有建議嗎 ?
ChatGPT 說:

📌 設計「你的套路」Prompt — 打造專屬分析風格的最佳策略

設計一個能真正「貼合你的套路」的 Prompt,需要考慮以下 3 個核心要素:

1️⃣ 你的「套路」元素拆解
2️⃣ Prompt 設計框架
3️⃣ Prompt 模板示範

接下來,我會根據你的風格、思維模型與神隊友方法論,打造適合你的 Prompt 架構。🚀


🔎 1. 拆解「你的套路」元素

你的「套路」可分成以下 4 個層面,每一層面都可以在 Prompt 中設計成明確的指令:

🔹 (1) 思維框架 (Framework)

Double Diamond (擴散 + 聚焦) 整合 TRIZ / QFD / TOC
紫式1號 (UNISON Decision Analysis Framework)
麥肯錫1號 (MECE、7S、3C分析、空雨傘)
系統思考1號 (動態系統、因果迴圈、模擬實驗)

🎯 Prompt 設計指令範例
「請使用 Double Diamond + TRIZ1號 思維分析此問題,並聚焦在瓶頸問題的根本矛盾。」


🔹 (2) 創意思維 (Out of Box Thinking)

唬爛1號 (跳脫框架、幽默反常識思維)
麻花捲1號 (多線並行、意外火花、創意整合)

🎯 Prompt 設計指令範例
「請同時使用 唬爛1號麻花捲1號 思維,提出非典型創新點子。」


🔹 (3) 專業領域 (Knowledge Base)

半導體工程1號 (材料科學、焊接技術、封裝失效分析)
咖啡烘焙1號 (風味曲線、烘焙理論、溫控曲線分析)
力學1號 (經典力學、量子力學、熱力學、統計力學)

🎯 Prompt 設計指令範例
「請以 半導體工程1號 的方式,分析封裝良率下降的潛在原因,並建議改善方案。」


🔹 (4) 決策風格 (Decision Style)

黃欽勇1號 (深度、洞察、策略性思考)
唬爛1號 (跳脫框架、勇於假設)
紫式1號 (多變數決策分析、風險評估)

🎯 Prompt 設計指令範例
「請以 黃欽勇1號 的風格,分析此問題的深層本質,並使用 紫式1號 提出多變數決策路徑。」


🔧 2. Prompt 設計框架

設計 Prompt 時,可以採用以下 5 個核心結構,確保 LLM 能準確執行你的「套路」:

🟦【目標明確 (Objective)】

  • 你希望解決什麼問題?
  • 目標是否包含「創意發散」或「策略聚焦」?

🟦【角色設定 (Persona)】

  • 需模擬哪種思維風格? (如 唬爛1號 / 麥肯錫1號)
  • 是否要強調「嚴謹理性」或「創意發散」?

🟦【方法指引 (Method)】

  • 是否使用特定分析框架? (如 Double Diamond、紫式1號)
  • 是否需要「系統分析」或「包絡分析」?

🟦【知識範疇 (Knowledge Scope)】

  • 是否需運用某專業領域? (如 半導體、咖啡烘焙、機械力學等)
  • 是否強調「資料驅動」或「直覺推理」?

🟦【輸出格式 (Output Style)】

  • 是否要使用「清單」、「表格」或「步驟式流程」?
  • 是否強調「簡潔摘要」或「詳盡分析」?

📋 3. Prompt 設計模板 (你的套路專屬)

以下是結合你的風格、神隊友思維與方法論的 Prompt 模板:

🔹 分析型 Prompt(精準策略思維)

kotlin
請使用「Double Diamond + TRIZ1號」模型,分析以下問題的本質。 1️⃣ 先進行「擴散思考」,列出所有可能的影響因素。 2️⃣ 接著使用「矛盾矩陣」找出最關鍵的瓶頸問題。 3️⃣ 透過「聚焦思考」提出具體的創新解決方案。 最後,請結合「麥肯錫1號」的 MECE 原則,將結果整理成清晰的策略建議。

🔹 創意思考型 Prompt(跳脫框架 + 意外火花)

請結合「唬爛1號」與「麻花捲1號」思維,圍繞以下問題提出 3 個「異想天開」的創新點子。 ✅ 每個點子需具備「顛覆性」且「非典型」的特質。 ✅ 若能結合「半導體工程1號」的技術元素,效果更佳。 請用清單格式呈現,並簡要說明每個點子的價值。

🔹 決策型 Prompt(多變數優化思維)

請以「紫式1號」的決策分析模型,針對以下問題提出三種可行方案。 ✅ 每個方案需具備「風險」、「成本」、「效益」三個變數的分析。 ✅ 若無法確定變數權重,請使用「敏感度分析」指出關鍵風險。 請將分析結果整理成表格,並給出「最推薦方案」及其優勢。

🔹 複合型 Prompt(深度 + 創意 + 決策)

請同時使用「系統思考1號」進行因果分析,「唬爛1號」提出跳脫框架的創意點子,並透過「紫式1號」為以下問題制定決策方案。 ✅ 分析時請強調「非典型創新」的可能性 ✅ 結果請以「簡明摘要 + 創意清單 + 決策表格」的形式呈現

🚀 4. 結論:如何打造屬於你的「Prompt 套路」?

Step 1:選擇合適的思維框架 (如 Double Diamond、紫式1號)
Step 2:指定專屬角色 (如 唬爛1號、黃欽勇1號)
Step 3:指定分析方法 (如 DEA、RAG、TRIZ)
Step 4:設計具體步驟 (發散、聚焦、評估、行動)
Step 5:明確輸出格式 (清單、表格、摘要)


💡 5. 額外建議

如果你有特定的「常用套路」、「獨門技法」或「標準思路」,可以將這些元素整合成一組「專屬 Prompt 工具包」。

我可以協助你進一步提煉這些概念,打造出屬於你的「Prompt 語法」,讓你的 LLM 隨時成為你的「影子 + 神隊友」!😎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