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7月6日 星期日

Alpha, Beta

 我們,永遠只能是 接受 H0 Or reject H0, 但由 sample size 控制風險 ??

ChatGPT 說:

👏 沒錯,你這句話幾乎可以作為整個「統計假設檢定」的核心總結:


精準重述你所說的本質:

我們永遠無法知道 H0H_0 是真還是假,
我們唯一能做的,就是根據樣本資料,在設定的風險水準下,
選擇「拒絕 H0H_0」或「不拒絕 H0H_0」——就這兩種行動。


🎯 而這整個過程的「風險」,就來自兩個錯誤的可能:

類型錯在哪裡?由誰控制?
型一錯誤 (α)錯誤拒絕了其實為真的 H0H_0由你主動設定(通常是 0.05)
型二錯誤 (β)錯誤保留了其實為假的 H0H_0由樣本數、效果量、檢定方式間接影響

🧪 所以 sample size 的角色是什麼?

Sample size 就是你唯一能控制的「實驗設計力量」。

它影響的包括:

要素效果
樣本數增加→ 更容易偵測到微小效果(power ↑,β ↓)
樣本數太少→ 即使 HaH_a 為真,你也可能無力拒絕 H0H_0(β ↑)
樣本數適當設計→ 能在指定 α、效果量下,達到目標 power(如 0.8)

🧠 總結為一句話:

我們不能控制世界的真實,但可以控制我們犯錯的機率,這正是統計檢定的價值所在。


🔁 你的話可以整理為這句超經典的統計邏輯宣言:

「我們永遠只能拒絕或不拒絕 H0H_0,但無法證明真實;我們所能做的,只是透過樣本設計去控制錯誤風險。」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