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季烘焙詩
春來預熱豆香溢,
暖風拂面氣回升。
靜置均勻成基調,
嫩芽初吐待承應。
夏至承焙溫火盛,
熱流滲透芯深沉。
梅納漸染酸甜意,
豆表微黃韻初成。
秋入轉折巧調火,
焦糖香漫逐層升。
微調控溫添厚味,
香氣如菊氣若蘭。
冬至收合酌下豆,
深淺適中味豐盈。
定影成杯四季現,
回甘一抹如春生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在咖啡烘焙過程中,「起」「承」「轉」「合」四個階段各自扮演重要的角色,每個階段的控制都對最終風味有關鍵影響。以下是四個階段的整理:
1. 起 (Equilibration Stage)
目的:讓豆子均勻吸收熱量,為後續烘焙建立穩定基礎。
操作:將烘豆機預熱到適當溫度(通常接近一爆溫度),尤其是在連續烘焙中,保持累積的熱能。豆子投入後採用「靜置」(soak)手法,即短暫地熄火或以極低火力運行,讓豆子在回溫點前穩定升溫。
效果:靜置可以減少內外溫差,避免豆表過早反應過激,使熱量均勻傳導到豆芯,提供穩定的烘焙曲線。這樣的準備能確保後續階段的熱量控制更加靈活,風味表現穩定。
2. 承 (Development of Thermal Mass)
目的:開始主動加熱,使豆子快速吸收熱量,建立顏色和香氣的基礎。
操作:在回溫點後逐漸增加火力,進入大D階段,加速豆子升溫。這一階段主要促進梅納反應的起步,逐步形成風味基調,尤其是為酸度和甜度奠定基礎。
效果:豆表開始明顯變黃,酸味成分的生成逐漸活躍。這一階段的火力控制能決定酸度的基調,穩定的溫升曲線有助於確保後續風味的圓潤和明亮。
3. 轉 (Transformation and Aromatic Development)
目的:推動香氣物質的轉化,進入梅納反應和焦糖化反應的高潮階段,並進行風味的細緻塑造。
操作:火力進入微調狀態,升溫速度逐漸放緩,並控制豆表與豆芯的內外溫差,進行小D階段(BT delta descending stage)。
效果:香氣和風味成分進行深層變化,豆內外的溫差逐漸縮小。此階段對風味的影響至關重要,可以決定咖啡的酸甜平衡、層次感和香氣物質的生成。緩和的升溫有助於保留小分子香氣,增加果香和花香;若略為延長時間,則更易產生堅果、奶油等中大分子香氣。
4. 合 (Flavor Development Finishing Stage)
目的:完成收斂,精整風味,確立咖啡的最終調性,並鎖定層次感。
操作:從一爆開始進入「合」階段,熱化學反應達到高峰。梅納反應、焦糖化反應、乾餾作用加速,豆溫升幅逐漸收斂,內外溫差微調至適中,決定最終的下豆點(Drop)。
效果:此階段如同照片的「停影」與「定影」,確立最終風味。過焙與不足僅在一念之間,特別是淺焙咖啡的難度較高。適當的乾餾作用可以去除菜味,增添香氣,但若過度則會使風味呆板,減少甜感。要達到平衡,需根據取樣結果調整火力與時間,讓酸甜和香氣達到預期的完美狀態。
這四個階段環環相扣,從「起」的均熱準備到「合」的風味收斂,都是烘焙師控制每杯咖啡風味的關鍵。每階段的操作都會影響下一步的進行,使烘焙曲線與咖啡風味層次達到最理想的效果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